Skip to content

Solaris系统简介

2013-11-19 20:51:27   来源:华军科技数据恢复

 

Solaris系统简介
安装Solaris时,会在磁盘上建立一个磁盘标签结构。根据硬件平台的不同其位置也不一样。磁盘标签能够描述的分区数也不一样,对于Sparc系统,最多可以有8个分区,而对于i386 i1平台则最多可以有16个分区。
磁盘标签中的每个分区表项用以描述相关分区的起始位置、大小、标志及类型。标志告诉我们这个分区是只读的或者是不可被挂载[例如交换分区)的特性等。在其他的分区体系中,类型通常是用来描述文件系统的类型,但在Solaris中,则用来表示这个分区的挂载点。例如,有home、usr、var等分区,但有其他诸如交换分区、未指定空间等。
Solaris对分区有自己的命名习惯。
在Solaris环境下,块设备(block device)可在/dev/dsk/目录中找到,裸设备(RawDevice)可以在/dev/rdsk/目录中找到。在目录内,Sparc系统下,Solaris分区(片)被命名为形如cWtXdYsZ;i386系统下,则形如cWdYsZ。
名字中,W为逻辑控制器号,X为物理总线目标号(SCSIID), Y为磁盘或逻辑单元号(LUN),Z则为分区号(片号)。例如,如果你的Sparc系统下只有一个控制器,使用SCSI磁盘,其ID号为6,你想访问第5个分区(片),则需要去裸设备目录中访问/dev/rdsk/cOt6dOs5。
对于Solaris系统,分区的共性是在磁盘标签的各个分区表项中有一个位置对挂载点进行描述,虽然这并不是必需的,但磁盘上的操作系统一般会遵循这种对分区的命名习惯。
 
Back To Top
Search